家庭纷扰中的共振

· 每週一紋

丽丽满心委屈地坐在分析师的面前,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急切地倾诉着她的困扰。她的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完全不按她的指导进行,当遇到课业困难时,往往以一场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闹作为回应。这样的情绪发泄虽然只持续几分钟,但几乎每天都在家里上演,让丽丽的耐心一再被消耗殆尽。

孩子的问题似乎是丽丽情绪的引爆点,但实际上,她的心事远不止于此。数落的焦点很快从孩子的学习方式转移到了另一半。她的丈夫因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地,每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样的安排使得家庭教育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她一人肩上。丈夫对孩子的学习方式持随遇而安的态度,甚至说:「随孩子去吧,他自己会负责自己的学习。」这样的话语虽然听起来像是放手让孩子独立,但对丽丽而言,却像一种逃避责任的推诿。

「学费是谁出的?」这成了丽丽在数落中多次提及的话题。她认为丈夫应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甚至应该设法找到一份离家近的工作,以减轻她的压力。然而,丈夫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他的外地工作薪水更高,是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丽丽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还来自于她与丈夫之间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母亲,她希望孩子能听从她的指导,但却发现孩子似乎有自己的步调。作为妻子,她渴望伴侣能在身边一起面对家庭的挑战,但现实却是她在大多数时候都得独自承担一切。

丽丽的内心沉浮着深层次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无力感,先生是看得到还是不想看到呢?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丽丽的先天风格是模仿型,其特质具有学习与观察他人的行为、语言和情感,从中学习并应用在自己生活中,能掌握并复制他人的做法,在新环境中能迅速模仿他人的行为,让自己融入环境,喜欢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较容易受他人影响。

先生的先天天风格是超级认知型,其特质喜欢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在坚持自己的想法时,容易忽略他人的意见或感受,显得固执或强势。

夫妻两人都敏感,容易因小事引发情绪波动。建议在沟通中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语言,应学习冷静表达情绪,并避免长时间陷入情绪纠结。

高敏感特质的人需要安静和放松的环境来恢复精力。夫妻可以共同设立共同的「喘息空间」,并尊重彼此在需要时的个人时间,不强迫对方立即面对或解决问题。

双方都容易感受到压力或他人情绪,建议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正念练习,并彼此支持,避免让压力在夫妻间累积成为冲突的导火线。

夫妻一起参加需要体感觉参与的活动,如瑜伽、舞蹈或按摩课程,能增进彼此对自身和对方身体感受的理解,提升默契。

一起布置居住空间,选择双方都感到舒适的家具、床上用品和室内温度,创造一个符合双方体觉偏好的环境,有助于减少摩擦,增进生活品质。

定期分享彼此对环境或活动的感受,例如对温度、触感的偏好,透过交流,增进对彼此体觉敏感度的了解,避免无意间造成的不适。

一起参加绘画、摄影或雕塑等视觉艺术课程,能提升彼此的视觉感知能力,还能在创作过程中增进沟通与合作,深化情感连结。

定期安排户外活动,如远足、赏花或观星,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分享视觉感受,培养共同兴趣,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系。

一起玩需要视觉辨识的游戏,如拼图、找茬或图形配对游戏,这类游戏可以训练视觉辨识能力,同时促进互相合作与交流,增进夫妻间的默契。

Section image

: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打破现在的局面?

Section image

你们好,根据你们两人的《多元智慧优势测评》报告来看,建议如下:

1、夫妻相处避免过度强调「谁对谁错」

(1). 先生可能倾向用逻辑分析解决问题,而丽丽则可能依赖情感和模仿他人的经验。在沟通中,需避免过度理性或单一地依赖外界经验,应尊重彼此的想法,共同寻求平衡。

(2). 丽丽可以学习先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先生则可以欣赏丽丽的适应力和模仿能力。在合作时,先生要注意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丽丽,而丽丽也需避免完全依赖先生的决定。

(3). 先生则需要学习倾听和接纳丽丽的观点,减少批判性语言,让彼此在沟通中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4). 避免情绪化对话,当丽丽表达不同意见时,请保持冷静,用事实讨论,而非以情绪反应或责备为主。

2、夫妻两人都敏感,容易因小事引发情绪波动。建议在沟通中避免使用过于激烈的语言,应学习冷静表达情绪,并避免长时间陷入情绪纠结。

高敏感特质的人需要安静和放松的环境来恢复精力。夫妻可以共同设立共同的「喘息空间」,并尊重彼此在需要时的个人时间,不强迫对方立即面对或解决问题。

双方都容易感受到压力或他人情绪,建议学习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或正念练习,并彼此支持,避免让压力在夫妻间累积成为冲突的导火线。

3、夫妻一起参加需要体感觉参与的活动,如瑜伽、舞蹈或按摩课程,能增进彼此对自身和对方身体感受的理解,提升默契。

一起布置居住空间,选择双方都感到舒适的家具、床上用品和室内温度,创造一个符合双方体觉偏好的环境,有助于减少摩擦,增进生活品质。

定期分享彼此对环境或活动的感受,例如对温度、触感的偏好,透过交流,增进对彼此体觉敏感度的了解,避免无意间造成的不适。

4、一起参加绘画、摄影或雕塑等视觉艺术课程,能提升彼此的视觉感知能力,还能在创作过程中增进沟通与合作,深化情感连结。

定期安排户外活动,如远足、赏花或观星,共同欣赏自然美景,分享视觉感受,培养共同兴趣,增强彼此的情感联系。

一起玩需要视觉辨识的游戏,如拼图、找茬或图形配对游戏,这类游戏可以训练视觉辨识能力,同时促进互相合作与交流,增进夫妻间的默契。


结语

这个案例呈现了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困境,反映了现代家庭中常见的角色分歧和情感挑战。妈妈试图全力以赴引导孩子的学习,却因孩子情绪化的反应和与自己期待不符的表现而感到无助;爸爸则因工作远离家庭,采取「放手」的态度,认为学习应该由孩子自行负责;而孩子则在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夹缝中,用他自己的方式发泄压力,却也无意间成为家庭矛盾的触发点。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因学习方式而引发的家庭内部矛盾,但实质上,它更像是家庭成员之间对角色、责任和期待缺乏一致共识的缩影。母亲的苦恼,不仅来自孩子的表现,更来自父亲未能提供情感支援的孤独感;父亲的「随孩子去吧」,则源于对生活压力的默默承担和对孩子能力的不同认知;而孩子的情绪宣泄,则是一种无声的求助,表达了他对关注和理解的需求。

Section image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几个重要的智慧。

第一,家庭成员需要学会将情绪与问题分开,理性地看待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将情绪直接投射到对方身上。

第二,夫妻之间应加强沟通,建立对孩子教育的共识,这不仅能减少矛盾,还能为孩子树立团结一致的榜样。

第三,孩子的情绪表现值得被尊重,但也需要教导他更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说明他在自我表达中找到平衡。

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成员之间的关系需要持续的经营与调整。在家庭中,理解永远比指责重要,支持比控制更有力量,而只有彼此的声音都被听见,爱才能真正流动起来。

Sectio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