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我是需要再想一想的孩子

· 每週一紋

小宥,是个即将升上小学的大班男孩。从小开始,他就是个认真又有点小固执的孩子,对新事物总习惯先观察、自己想清楚了,才愿意开口或动作。

幼稚园里,小宥很懂规则,老师交代的事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安静且细心。只是,一旦遇到需要自己创意发挥、或是要自己主动提出想法的活动,他总显得有些迟疑,甚至小声到几乎听不见。

小宥特别喜欢看图、做拼图、画图,当眼睛可以看到清楚的资讯时,他就能很快理解并表现得不错。但如果只靠听指令,或是要即时用口头说明,他常常慢半拍,或者干脆不说。

在家里,爸爸妈妈对小宥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不只是乖乖听话,更能在小学里主动表达、积极参与。于是,妈妈为他报名了写作班,爸爸则常常在吃饭时练习问答,希望刺激小宥的表达能力。
眼看小学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爸爸妈妈一方面期待着小宥可以迎来新的成长,一方面又忍不住担心:这个习惯慢慢思考、喜欢看图胜过说话的小男孩,是否能够适应小学里快节奏、多互动的学习生活呢?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目标憧憬优的小孩喜欢给自己小任务,完成后会有成就感。

●体觉辨识资料补,7岁的孩子容易出现握笔太紧或太松,写作业肌肉操作会显得比较费力。

●逻辑推理口语表达资料为补,7岁的孩子容易出现讲话跳跃、不容易把事情讲清楚,被问到想法或原因时,常用「不知道」「还好」等简短回答,不容易具体说明等。
●7岁视觉听觉资料都是佳的特质,具有在学习中遇到看到的、听到的讯息,能比较准确接收和理解,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有助于课堂学习、故事理解、指令记忆,学习效率相对佳。

Section image


老师,我家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但他总是慢慢思考,不积极,不爱说话,到时候去了小学肯定是不行的呀,到底该怎么办呢?

Section image

小宥妈妈,你好,根据小宥的《多元智能优势测评》报告来看,建议建议重点以幼学前准备事项为重点。

1. 让孩子自己设定「小目标」, 引导孩子每天或每周设定一个简单可达成的小目标,孩子自己选择的目标,会更有意愿坚持完成。

例如:「今天自己整理好书包」、「这周每天准时到校」。

2. 陪孩子明确记录,目标优的孩子看到自己累积的努力,会有更强的动力往下挑战。

例如:可以制作小任务表或成就墙,每完成一个目标就贴上星星或贴纸。

3. 适时给予具体、正向的回馈,具体的肯定,能让孩子感觉自己的努力被真正看见,更愿意为下一个目标努力。

例如:当孩子完成目标时,不只说「好棒」,而是具体描述:「你每天记得带功课,真的很有责任感!」

4. 透过手部小肌肉活动提升动作稳定度,比如练习拼图、捏黏土、玩穿珠子、剪纸,这些活动能帮助提高手眼协调和手部力量。

5. 安排日常小运动,增强身体协调感,比如跳绳、平衡木走直线、踢球、单脚站立这类活动,每天玩一点,让孩子自然强化身体控制力。

6. 用「引导问题」代替「开放问题」,给明确选项,说明孩子练习组织表达。
比如:少问:「你觉得呢?」

多用问的方式:「你喜欢蓝色还是红色?」、「这个故事里谁帮了谁呢?」

7. 每天固定一个完「说故事」小任务,

比如:让孩子练习讲一件今天发生的小事或编一个小故事,重点是顺序清楚就好,不要求华丽用词。
比如给一张情境图(例如:一个人在下雨没带伞),请孩子描述「发生了什么」和「接下来会怎样」,训练观察+推理+表达。

8. 同步「看+听」的学习设计, 让孩子一边听指令或故事,一边搭配看图片、文字或流程图。
例如学数学,可以用口头说明+视觉化的步骤图,说明牛牛更快理解与记忆。

9. 鼓励「自我讲解+画图表达」, 同时用到听觉记忆+视觉输出,加深理解,也训练组织能力。
比如:学到新东西时,请孩子用自己的话说一次,再画个简单的小图比如:玩找不同、寻宝图、指令游戏这类活动,能自然强化他的视听整合能力,未来上课听讲、做题目时会更稳定又集

Section image


结语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一些孩子总是悄悄地、慢慢地前行。他们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急着发言,也不会在第一时间举手抢答;他们总是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静静体会,等到内在的世界慢慢建构好,才会慢慢伸出手,轻轻开口。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想法,也不是缺乏能力,而是他们的心灵,需要更多时间去感受,需要更多空间去整理。他们属于慢热型的探索者,用自己的节奏认识世界、理解人群、建立信任。


Section image

只是,在这个节奏飞快、讲求即时反应与积极表现的社会里,这样的特质,有时候容易被误解为「不积极」、「太被动」、「不够自信」。作为父母,我们自然会有焦虑。
我们担心孩子在小学这样讲求节奏感与团体配合的环境中,会不会跟不上?会不会不被老师注意?会不会在人群中被忽略?


但请相信,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场比快的竞赛,而是一场寻找自己步调的旅程。
那些静静观察、慢慢累积的孩子,也许起步得晚一些,但他们的根系,却往往扎得更深、更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能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不是一味催促,不是拿别人的速度作为标准,而是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守望,相信每一次他们的沉默与观察,其实都是内在力量的积累。

当孩子犹豫时,给他一点时间;

当孩子沉默时,给他一点空间;
当孩子愿意迈出一小步时,给他最大的肯定与支持。

这份温柔与理解,会成为他们未来面对世界时,最坚实的底气。亲爱的父母们,让我们陪孩子走过属于他自己的节奏,看着他,在爱与信任中,一点一滴长成最独特、最闪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