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教养的跳转

· 每週一紋

李总夫妻本着佛系教养的理念,对双胞胎兄弟在学业上并没有过多要求。

他们希望孩子能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成长,快乐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然而,随着这对兄弟逐渐长大,问题也随之浮现。

他们在家中频繁争吵,情绪难以控制,家中时常充满争吵声。

相反地,学校老师却反映两兄弟感情极好,形影不离,但上课时经常心不在焉,注意力无法集中。

李总夫妻起初并未在意,但当小学课业难度逐渐增加,他们发现兄弟俩在学习上的态度和习惯偏差问题越来越明显,终于意识到佛性教养的过度宽容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他们决定正视这一问题,寻求改进方法,帮助孩子们在维持自由与快乐的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Section image
Section image
  • 哥ATD32、弟弟ATD28两兄弟都属于高敏感特质,高敏感特质其定义指的是先天个体对外界刺激,如情感、环境变化等,反应特别敏锐且强烈,容易感到压力出现情绪波动。
  • 弟弟口语表达能力胜过哥哥,会出现弟在争论中占上风,哥哥表达受限,则出现挫败和被误解的情绪反
  • 兄弟俩高敏感但视觉观察力却是补,在生活中极有可能出现对环境中的细节过于敏感,容易被小事分心,影响注意力集中。

 

Section image

 

老师,我家2个娃应该怎么去引导呢?

 

Section image

李总和李太太,你们好,根据孩子们的《多元智慧优势测评》报告来看,首先我们要统一认知:

  1. 为高敏感家长,首先需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高敏感特质。这意味着要重视他们的情绪反应,不可贬低或忽视。耐心地聆听他们的感受,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安慰。
  2. 高敏感的孩子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处于嘈杂、忙碌的环境中。创造一个安静、有秩序的生活环境,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放松,这对他们的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3. 说明孩子学会如何应对压力或不适的情况,这是高敏感家长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家长可以教导孩子使用深呼吸、正念等放松技巧,帮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并提升自我应对能力。

其次是方法建议:

  1.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独处空间,让他们在感到压力时能够安抚情绪,恢复平静。
  2. 家长应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或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的复杂情绪,并减少情绪积压所带来的压力。
  3. 高敏感的孩子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非常重要。这能给孩子带来稳定感和安全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到:

  1. 父母应确保两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当弟弟的口语能力强于哥哥时,要特别注意让哥哥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避免忽视他的感受。
  2. 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其他方式,如绘画、写字或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减少由于表达不足而产生的挫败感。
  3. 父母应引导弟弟理解哥哥在表达方面的困难,鼓励他在与哥哥互动时多一点耐心和同理心。这有助于减少兄弟间的矛盾,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
  4. 给一个专注的学习空间,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如多余的装饰或不必要的视觉刺激,说明孩子集中注意力。
  5. 安排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放松,缓解因过度观察细节而产生的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6. 在学习材料中使用清晰的视觉提示和结构化内容,说明孩子更好地组织资讯,减少因细节过多而产生的困惑。

最后,建议给8岁双胞胎养成阅读习惯,具体方法如下:

  • 制定固定的阅读时间表,让孩子每天有一段专门的时间进行阅读,建立稳定的阅读习惯。
  • 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有趣的书籍,吸引他们主动阅读,增加对阅读的兴趣和投入度。
  • 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区域,避免干扰,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对高敏感孩子的协助

  •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接触各种情感和经历,通过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情感认知和共鸣能力。
  • 阅读可以成为孩子的情绪调节工具。沉浸在故事中可以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提供情绪上的慰藉。
  • 阅读可以通过不同的故事和角色,孩子可以学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增强同理心,有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结语:


佛性教养以宽容、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由为核心,强调不过度干涉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自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与品格。这种教养方式在孩子的早期成长阶段,尤其是性格的培养和情绪的稳定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它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促进自尊心的建立,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步调探索世界。这种自由和尊重的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佛性教养在实践中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学龄阶段后。如果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业缺乏适当的引导和规范,就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

他们在家中因缺乏明确的行为界限而产生了频繁的争吵和情绪失控,而在学校里则因为过度依赖彼此和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了学习成效。这反映出过度宽容的教养方式可能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遵守规则和负责任的行为模式。

Section image

佛性教养的核心理念是好的,但在实践中需要与现实的需求相结合。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仅需要自由和爱,还需要适当的规范和结构来说明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导航。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同时,逐渐引导他们理解社会规范,并培养自律、自我管理和责任感。

总结来说,佛性教养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然而,这种教养方式也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加入更多的规范和引导,才能平衡自由与责任,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内在的平和与外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