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常常自称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每天的生活节奏无非是上班、下班、做饭、带孩子。然而,生活中偶尔的灵光闪现总是让她心生波澜。有时去巷口买早餐时,Alma会特意多看一眼墙上的画作,那些作品既美丽又生动。当她得知这些画是早餐店老板娘亲手所画,好是羡慕。渐渐地,买早餐似乎成了次要目的,观赏老板娘的新作反倒成了她的日常小确幸。
老板娘是一个谦逊的人,当Alma忍不住称赞她的画作时,老板娘总是淡淡一笑,说自己还在学习当中。她注意到Alma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便热情邀请Alma一起去学画画。起初,Alma以为这只是一句客套话,并未放在心上。
时间飞逝,这一年Alma眼看着老板娘的作品进步飞快,越来越精美,从小对画画有梦想的Alma心生悸动。
但现实总是让梦想显得遥不可及。
经济压力、时间安排、家庭责任,这些现实因素让Alma的心情愈加焦虑。某天,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让孩子小Jay去学画画会不会更合适呢?”毕竟,孩子的未来才是她最大的关心。

●小Jay视觉图像欣赏佳对形状、颜色、空间较为敏感。
●小Jay视觉辨识资料佳喜欢用眼睛搜寻事物成资讯的途径。
●小Jay体觉辨识资料佳喜欢动手能快速掌握动作技巧的能力。
●小Jay目标优他具有较强的求胜心,渴望在竞争中取得赞美及他人肯定。
●小Jay空间心像资料佳指对物体位置、形状、距离等空间关系敏感,能轻松构建和操作心像图像,具备强烈的空间感知力。

:老师,我家Jay适合画画吗?他有画画的潜力吗?

你好,根据Jay的《多元智慧优势测评》报告来看,建议如下:
1、可以开始给小Jay准备不同的画具,比如蜡笔、彩色铅笔、水彩或粉彩等,让他在不同材质上探索。让孩子接触不同的工具,可以帮助他感知不同的线条、色彩的表现力,激发他的创造力。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画画,例如让小Jay画出他最喜欢的玩具或家里的物品,或者给小Jay一些简单的形状让他进行创意组合。
2、带小Jay去公园或户外观察自然中的形状和色彩,比如树叶的形状、花朵的颜色、天空的渐变色等。这些户外活动都能帮助小Jay在真实的环境中提升对颜色和空间的理解力,并将这些观察运用到他的绘画作品中。
让小Jay参加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拼贴等,这类活动能帮助他在动手过程中提升对形状和空间的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发展他的体觉辨识能力。
小Jay目标优他具有较强的求胜心,渴望在竞争中取得赞美及他人肯定。
建议先从小作品学起,简单的小作品能说明小Jay在短期内看到成果,进而保持他对绘画的持久兴趣,从而在长期的学习中保持动力。
小Jay视觉感受佳,将他的画作或手工作品展示出来,不仅能够给予他极大的肯定和成就感,还能增强他的自信心。
3、陪伴小Jay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尝试将它们画出来,帮助他提升空间构图能力。
让小Jay参与一些立体拼图或手工制作,这样可以让他动手构建实体物体,进一步巩固他对空间和形状的理解。
结语
当父母对某个梦想无法实现时,常常会不自觉地希望将这个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未竟的目标。然而,这种期望虽出于爱与关心,却可能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以这位母亲为例,她对绘画充满热情,却碍于时间、经济或其他现实因素,无法实现自己的绘画梦想。当她看到孩子的多元智慧评估结果中显示适合学画画,这让她感到既欣慰又焦虑。
欣慰的是,孩子的天赋和能力似乎正好契合她心中对艺术的渴望。她不禁希望孩子能够代替自己走上绘画的道路,实现她未能完成的梦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母亲的初衷是希望孩子能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时也能让她的梦想在孩子身上延续。
但是,母亲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应该以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为导向,而不是单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虽然孩子在多元智慧测评中显示出适合学习绘画的潜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成为画家或艺术家。孩子的天赋是一个指引方向的工具,最终的选择应该尊重他们的兴趣和意愿。父母的角色更多在于引导和支持,而非强加自己的期待。

对这位元母亲来说,或许最好的方式是陪伴孩子一同探索绘画的世界,让绘画成为一个共用的亲子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兴趣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母亲对艺术的热情,还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通过这种共同的学习与探索,孩子将能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同时也能与母亲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父母的梦想与孩子的天赋相契合是一件幸运的事,但要谨记,孩子的成长应以他们的兴趣和潜能为核心。母亲应该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和伙伴,而不是梦想的传递者或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