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纹 孩子没有兴趣怎么办

· 每週一紋

小茱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时,妈妈认为必须让她到城里上学,因为老家的学习环境太差。于是,小茱来到了妈妈的家。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同学,小茱的心里却充满了陌生感,甚至有些恐慌,新鲜感远远比不上内心的不安。

在家里,小茱与妈妈的相处总带着一丝害怕与紧张;在学校,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不易接近;与同学的互动中,她总是羡慕他们的优秀,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妈妈为了让小茱接受更好的教育,让她参加了各种文化培训课。但无论如何努力,小茱的成绩始终处于中段偏下。

看着班上的其他同学,有人会弹琴,有人会跳舞,有人精通棋艺、画画或声乐,小茱却什么都不会。妈妈心急如焚,希望小茱也能培养一门兴趣,但每次询问她的想法时,小茱总是一脸茫然,默默不语。

面对经济压力与教养上的挫折,疲惫的妈妈倍感失落。而小茱,则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面对妈妈的责难,让两人陷入了冰局。

Section image

 

小茱视觉感受图像欣赏佳,具有对形状辨识能力高、对美感的追求强烈、偏爱视觉化呈现的特质。

小茱体觉感受艺术欣赏佳,能通过触觉、动作及空间感知来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与美感。

小茱听觉辨识、听觉感受优,对声音的细节和情感表达特别敏感,能够从声音中感知深层情感并与之共鸣。

小茱执行力和目标力都具有优势,其特质具有高度行动导向和计划性,在具体目标的驱动下能有效完成任务,并展现出负责任和坚毅的特质。

 

Section image

 

:老师,我是真的没办法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帮我家娃发展兴趣,快帮我家娃看看吧~

Section image

小茱妈妈,你好,根据小茱的《多元智慧优势测评》报告来看,建议如下:

  1. 陶艺或手工黏土课,让孩子通过手感了解立体形状和结构,可培养耐心和手眼协调,增强触觉感知力。
    乐高积木创意课,能锻炼孩子的空间构造能力和立体思维,能提升逻辑思维和创造力,也能同时锻炼动手能力。
    雕塑与纸黏土创作,适合孩子尝试制作立体作品,能激发对形状和比例的感知,并提供成就感。
  2. 语言学习与演讲训练,比如英语学习、故事讲述课、朗诵与演讲训练,可提升语言表达力和自信心。
    合唱团,可训练团队合作与艺术表达。
    打击乐或舞蹈,比如非洲鼓、爵士鼓或参加节奏舞蹈课,可提升肢体协调和音乐感知力。
  3. 将学习过程划分为明确的小步骤,例如学习非洲鼓:「我们目标是每周掌握一种新节奏,三周后表演给家人看。」
    让孩子看到短期成果,激发内在动力。
    孩子执行力强,适合以具体成果为驱动。选择能快速展示结果的兴趣,例如完成一个小作品(如陶艺)、就拍照给较熟悉的朋友们看。
    设计团体任务或合作目标,让孩子在执行过程中感到参与感和价值感,避免因为口语弱或空间想像力不足而感到自卑。
    例如:合唱团活动:「你是我们小组的节奏掌控者,负责保持全队的合奏节奏。

结语


孩子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不知道或茫然的态度,常让家长感到焦虑甚至挫败。尤其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当其他孩子已经展现出兴趣或特长时,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任何明确方向,这似乎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事实上,孩子看似“没有兴趣”,未必真的毫无天赋或潜能可挖掘,这更可能是探索的起点,而非结局。

首先,家长需要明白,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现过程。有些孩子天生对某些事物有明确的偏好,但更多的孩子需要在多样的体验中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家长的角色是创造一个丰富的探索环境,而非急于求成。例如,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或领域,包括艺术、运动、科技等,通过观察他们的反应来了解哪些事物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Section image

 

其次,避免用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许多家长急于让孩子学一门特长,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或社会比较,但如果孩子对这项活动完全不感兴趣,只会适得其反。与其问“你想学什么?”这样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的问题,不如和他们一起尝试,甚至陪同参加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和支持。

第三,善用课学测评找出孩子的优势和性格特点。有些孩子天生内向,可能更适合个人活动;有些孩子喜欢团体合作,则可以尝试团队运动或戏剧演出。如果对孩子的特质感到困惑,不妨通过专业的工具,如天赋测评,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潜能,进一步引导孩子找到适合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要给孩子时间与空间。有些兴趣的萌芽需要时间来培养,也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积累情感连结与成就感。即使孩子暂时表现出“没有兴趣”,也不是失败,而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